一、厘清“一个边界”,编制重点领域监管执法职责边界清单。市县联合攻关,一体推进,组织县区按照“三结合两衔接”原则,即与“三定”规定、权责清单、部门职责边界清单相结合,与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相衔接、与综合执法改革相衔接,对主办部门、协办部门和职责分工等要素细化补充、闭环审核,高质量完成重点领域监管执法职责边界清单参考目录编制工作。参考目录围绕关注度高、矛盾集中、执法任务重的自然资源、城乡建设、农田水利等领域,结合行业特点、主要职责、日常检查、协作配合等情况,重点梳理监管执法涉及的行政检查职责,对同一检查对象涉及行业主管、综合执法等多个部门的114项事项,逐项明确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确保清单实用性。各县区以参考目录为基础,结合本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调整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清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沂南县发展改革、商务流通未纳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目录编制时不再保留相关事项。
二、坚持“四位一体”,推进全方位监管执法协同联动模式。围绕明晰职能定位、强化协作配合,配套出台系列办法、细则。一是强化制度化协作。比如,郯城县以县政府文件印发协作配合实施方案,逐项明确责任单位,细化任务分工;蒙阴县召开专题研讨会,集中研讨《蒙阴县行业监管与综合执法协作配合办法》,推动部门达成共识。二是强化县乡间协作。充分调动县乡两级执法资源,加强镇街对县级派驻执法力量的管理使用。比如,兰山区推动不少于70%的区级执法力量以常驻、轮驻、随驻等方式下沉,由镇街统一领导、联合执法。三是强化部门间协作。根据不同行业领域特点,分领域细化协作配合机制。比如,莒南县综合执法局分别与商务、自然资源、城乡建设、农田水利、文化旅游等部门专项出台领域内监管执法协作配合实施细则,细化工作边界,明确执法联动具体程序、步骤。四是强化领域间协作。针对实行执法派驻管理的重点领域,配强执法力量,健全运行机制。比如,临沭县文旅局、综合执法局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每月定期召开执法联席会议,建立案审委制度。县文旅局统筹局机关9名人员,会同县综合执法局文化执法派驻中队联合执法监管,实现文化市场领域“综合查一次”。
三、完善“五项制度”,构建全流程监管执法协作配合体系。细化完善执法监管工作制度,规范流程、强化沟通,着力提高工作效能。一是完善案件移送制度。建立健全案件移交与处置制度机制,是构建衔接顺畅、配合高效执法体系的关键环节。比如,罗庄区出台《行业监管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处罚案件移交与处置工作细则(试行)》,围绕案件移交范围、程序、内容、时限和法律责任等进行细化规范。二是完善首问负责制度。对于涉及划转行政处罚事项的举报、投诉、信访,适用首问责任原则,由首先接到举报、投诉的部门单位予以处置,需要移送的,按照案件移送制度移送。三是完善争议协调处理制度。行业管理部门与综合执法部门根据权责一致、协同高效的原则进行协商,对于协商不一致的,由机构编制、司法行政部门按照职责权限依法依规处理。四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行业监管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协作配合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对不按职责分工履行职责,拒不履行技术支撑、信息共享、执法协助等协作配合义务等情形,按规定追究责任。五是完善考核监督制度。将行业监管与综合执法协作配合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内容,将行业监管与综合执法协作配合情况纳入职能运行监管内容,利用数字执法平台、12345·首发、基层网格员等多方位、多渠道监督执法,督促部门主动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