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山东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临沂市在市县两级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业务“不见面”审批改革,着力解决传统业务办理周期长、单位跑路多、监督不透明等问题,助推机构编制管理提质增效。
一是业务办理“零跑腿”。改革前,用人单位办理机构编制实名制业务,必须到机构编制部门现场办理并提供纸质材料等,涉及入编手续需要盖章的至少要跑腿两次。依托信息系统和数据传输、电子签章等技术手段,将机构管理、用编核准、出入编管理等传统业务由线下办理转变为线上办理。用人单位通过信息系统提报业务,机构编制部门在线审核反馈,用人单位可自行打印相关材料(含电子签章),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部门零跑腿”的服务效果。
二是审批时限“秒办结”。传统机构编制业务办理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有的材料送领导审签需要时间,部门单位从申报到办结,快则几天,慢则一月。推行“不见面”审批后,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实行流程再造,归并各类证明依据材料,实现部门一次提报材料,业务“一次办好”。对部门提报的业务快审快结,符合要求的几秒钟内即时办结,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并告知原因。通过“秒批”办结提高了审批效率,减少了用人单位的业务成本。
三是审批流程“全透明”。机构编制业务办结后,审批流程和相关证明材料全部留痕,成为永久性电子档案,业务科室可及时打印归档。机构编制实名制业务全过程、全透明地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审批“看得见、管得住”,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程序,强化全过程监管。
四是管理服务“上水平”。依托机构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快速更新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直观呈现全市的机构、编制、人员配置情况,实现机构编制资源的精准、动态管理。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对编制使用、干部配备、工资核定、经费核拨进行共享适时比对,凝聚管理合力。利用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开展深入评估、科学论证,形成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