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深化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临沂市在去年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再优化、再创新、再提效”的思路目标,经深入调研论证,选取市直和6个县(区)的50个部门单位开展评估试点,创新谋划、科学部署、快速推进,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在部署培训上抓深化,推动传承帮带“快行军”。坚持市县一体化推进,市级先行一步、县级压茬跟进。市级层面,及时调整完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编办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试点单位和试点县区委编办负责同志为成员,全面抓好统筹协调。6月15日,召开全市动员部署培训会,对试点任务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组建3个评估工作组,分组指导市县部门单位做好试点工作,保障评估工作程序规范、标准统一、结果公平。县级层面,压茬召开部署培训会议,对试点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培训中专门邀请去年试点单位“现身说法、答疑解惑”,做好前期评估经验的“传帮带”,大幅缩减预热磨合过程,确保快速推进。目前,被评估部门单位均已组建了工作专班,并完成自查自评、材料收集等工作;试点县区均已召开培训会议。
二是在指标设置上抓深化,推动精准高效“接地气”。起草拟定评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结合中央编办《指导意见》和省委编办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并先后3次征求评估对象及试点县区的意见建议,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中,将评估指标设置为党委部门、政府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三类,并结合评估单位特点和临沂实际,进一步优化精简指标内容,突出指标“必要性、针对性、有效性”。比如,将“部门管理权限内的二级内设机构设置合理性”指标修改为“部门(单位)所属事业单位运行情况”,同步评估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运行情况;延用去年省市做法,继续设置“人均工作量”指标,体现我市信息化评估特色;将第六类指标设定为对比赶超指标,衡量评估对象整体工作情况。
三是在评估方式上抓深化,推动简易便行“减负担”。充分发挥我市信息化评估优势,继续采取线上线下分类实施的方法,实行先分类、再评估,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即:直接评估类指标,直接从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机构编制监管平台线上调取数据;核实印证类指标实行线上调取数据、线下核实印证;实地评估类指标采取实地核查谈话等方式开展评估。与去年相比,直接评估类指标从6项增加到19项,占所有评估指标的51%,大幅减轻了被评估单位工作负担。同时,对部门(单位)自评报告模板进行精简优化,充分利用机关职能运行监管、巡察、审计和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等已有结果,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解决问题的实效性等9项指标进行分析,借势借力开展评估工作。经初步测算,通过对评估方式进行优化,被评估单位需提交纸质材料比去年压减约35%。
四是在结果运用上抓深化,推动落地落细“见成效”。积极打造“发现—核实—反馈—整改”闭环工作机制,建立评估发现问题清单,定期进行跟踪问效,督促整改提升。探索建立“一评多用”结果共享机制,将评估结果作为优化调整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推动机构编制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比如,针对前期评估反馈的人员混岗问题,沂南县总工会研究制定了《沂南县总工会内设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协作配合办法》,探索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模式,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水平。